岭南资讯

展会信息
「岭美现场」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

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

Intermingling flux Guangzhou Image Triennial 2021

展 期:2021年3月30日至5月30日

展 厅:广东美术馆1-12号厅

总策划及文献展策展人:

王绍强

策展人:

[古巴]赫拉尔多-莫斯克拉、[中国]超图像小组(董冰峰、向在荣、滕宇宁)、[中国]杨北辰

▼ 文献展

本次“建构——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文献展”试图通过对“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展、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的回顾与梳理,回溯广东美术馆立足于媒介现象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勾画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实践与研究的学术脉络与思考路径,以文献为线索呈现历届策展人的问题指向、思想厚度与广东美术馆的学术面向与文化立场,同时作为“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的背景和历史,为观者提供一个相对连贯的学理线索。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全面回顾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历史发展,梳理学术脉络,以文献展的方式更充分而系统地深入探讨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品牌策略、展览机制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 主题展板块

 

我们,集体

超图像小组(董冰峰、向在荣、滕宇宁)

 

      “我们,集体”展览并非要解释什么是集体或讨论其在当下具体的历史与社会语境中的样态,而是邀请艺术家、电影导演和其他领域的文化实践者,以他们各自的方式来呈现今天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非人之间)如何通过不同方式聚集起来,重组时空线索,调整并打破自我与社会现场的边界。展览通过现场的艺术作品以及多种形式的公共项目(包括电影放映、讲座和出版),从生态、共同体及集体记忆三个方面尝试梳理不同历史体制下的视觉经验,追问集体记忆与图像遗产演变的模式与路径,及其如何受到不断扩张的全球市场和竞力角逐的(地缘)政治的挑战,并从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想象走向当下任意组合或临时产生的社区(艺术)实践。

 

“我们,集体”借助展览、论坛、放映、教育工作坊等不同方式,着重开展如下讨论:

 

1. “生态的复归”探讨当代艺术家如何从生态问题入手,展开对于地理、空间及历史的具体考察;

2. “共同体的艺术”反思艺术与乌托邦理念之脉络,从普遍的宇宙主义到今天审视社会的现实,从对历史幻影的发掘到合作共生的当下实践;

3. “集体/例外”梳理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记忆, 并深入到图像遗产在全球市场及其政治格局下的视觉转化;同时讨论在紧急状况频发的时代中成为临时“例外”的集体。

 

 

 

前沿心智

杨北辰

 

“前沿心智”这一展览板块借用了经济学家杰里米• 里夫金的这一术语。里夫金在其对于北美地区早期拓荒者的研究中指出,彼时的“前沿心智”是一种狂热的冒险精神,在边缘 —中心、野蛮—文明、掠夺—反抗的叙事中,其成为了为殖民者提供在理性主义名义下建立新的秩序与伦理的心理动机。然而当代的前沿不再是启蒙运动式的线性世界观指导下某种连贯的、进步的视野,而是处于一种关系性的、发生性的状态,其在由自然、技术、话语与实践等异质元素构建的网络中运行,介于想象与物质、已知与未知之间,不同的因素在此产生摩擦。

 

前沿正在任何地形、地貌与地质结构中形成,正以可变的、临时的、动态的形式上演,正在扩张、收缩、迂回,或在废墟上复活。因此新的“前沿心智”也更为复杂与思辨,其涉及如何在一个非确定性又高度压缩的框架中去理解时间性、空间性与物质性——组装不同宇宙学的可能。在这一部分作品中将致力于分析与展示一系列当下前沿心智的模型,透过其中的偶然性、涌现性、断裂性与可能性,去触及一种新生的替代性思想。

 

艺术家被赋予了新拓荒者的使命,面临着异常艰巨的思考,并在各种冲突的场景中磨练自己的心智。与其他拓荒者的不同在于,这是一个既抽离又参与的过程,他们需要将艺术的先锋性带入前沿地带复杂的关系中,在忠于自身的身份与文化的同时,以跨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姿态与其中的各种力量展开对话。这种心智时而透过知识的形式,时而经由身体的在场,时而借用情感的表达,展示着前沿如何成为社会经济、生态与文化的实验室。

 

 

 

全球景观

赫拉尔多-莫斯克拉(Gerardo Mosquera)

 

“我看到地球了!”60年前,尤里·加加林在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惊呼:他是第一个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地球全貌的人。在他之前,自1946年起,地球的照片都是由导弹和卫星拍摄的。更何况,今天我们已经能够获得宇宙的全景。普朗克卫星捕捉到的宇宙微波背景是有史以来对宇宙最完整的呈现:它可以被认为是所有“照片”的“照片”,是整个景观的图像。这幅令人惊叹的图像是“全球景观”的开篇和缩影。

 

今天,我们不仅通过这些图像从远处感知全球景观,数字摄影和视频的全球化使用,电子通讯的扩展也使从近处感知成为可能。因此,全球景观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我们可以通过相机的眼睛来观察、分析和欣赏。

 

我们已经离开了古登堡时代(印刷文本的时代),现在正处于图像时代。在我们的星球上,人们把拍摄、创造和使用图像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越来越多地通过图像进行交流。这种能力使我们只需在手机屏幕上点击一下,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风景。图像的时代也就是全球景观的时代,也是这一展览板块的主题。

 

从科学和其他空间图像出发,展览展示了来自不同纬度的当代摄影师和影像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对景观表现的多样化运用。展览的目的并不是对当代景观进行调查,而是在美术馆的空间内,设计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图像之间的视觉和观念对话:即在意味深长的展示中阐述一个全球景观,让图像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展览还探讨了当代景观的新路径。它并不是将摄影和录像中的景观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来处理——这种艺术流派在视觉艺术中有着伟大的传统, 始于中国古代——而是作为一种创造图像的手段,来配置和传达完全不同的意义。展览中的许多景观以复杂而微妙的方式反映了哲学问题,如宇宙、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我们与地球的关系以及现代化和传统之间的脉络所产生的当代问题。

 

这种方式顺应了当代艺术中以景观代替再现景观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景观作为一种工具和凝视,而非一种目的。换言之,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对自然和城市环境的再现本身并不构成目的:它是一条渠道,旨在构建信息、触发体验、分析重大问题或探究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近期的不幸。

 

 

 

官方网站

www.lnysw.net

出版联系

020-83337265

微信业务

020-8333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