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资讯

新闻动态
【寻美岭南】佛山古村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唐)

 

 

故园桑田

       乡土,曾是用尽力气,努力挣脱,却又夜半梦回之地。时代决定着人们的离去和回归,乡愁,牵扯着人们的记忆与触动。

       乡土,是人生出发的起点,在那里我们找到最原始的感动。乡村老街上有我们共同的回忆,以及时时难忘的过往。

        佛山,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在佛山五区,至今仍留存下很多虽久经风雨,却古韵犹存的古村落。祖庙、南风古灶、西樵山……无不体现佛山文化韵味。板路、镬耳屋、青砖、榕树……佛山人们每天生活的大街小巷,充满乡土之美。

 

 

守望家园

       现存的古村落,大都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多是南宋初期建立的。在北方历经战乱之时,珠三角地区沃土千倾、田畴广袤、是渔歌唱晚、稻花飘香的世外桃源。

       让我们以区为单位,了解佛山五区中富有代表性的古村落。

 

禅城区(罗格孔家村)

罗格孔家村

 

       罗格孔家村坐落在水乡南庄,是禅城区内居住孔子后人数量最多的村落,向来有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村内保留较多历史文化建筑。

罗格孔家村

 

       古村的青砖老房整齐地排列着,虽经历风霜显得有些斑驳,但村里的原有肌理却仍然保留着。

罗格孔家村

 

南海区(松塘村、烟桥村)

松塘村

 

       西樵松塘村,岗峦环抱,村心池塘片片,村居环塘而建。长街深巷,清幽古朴;宗祠序列,庄严肃穆;书舍家塾,鳞次栉比;名人府邸,遍布村中;鱼戏莲动,莺鸣榕荫。

松塘村

 

       古村松塘已有八百多岁,翰墨流芳则存三百余年。松塘村素有“南海衣冠推望族,西樵灵秀萃吾门”之美誉。据考证,松塘村开村八百多年来,从明朝出了一位翰林院学士开始,在明清两代至少走出了4位进士、7位举人,其中3人进入翰林院,松塘村又被称为“翰林村”。

烟桥村

 

        九江烟桥村,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50年)开村,因布局如一只展翅飞燕,故旧称“燕桥村”。烟桥村历经五百多年风雨洗礼,青石小巷承载沧桑起伏,砖瓦泥墙写满悲欢回忆。村内肌理严整,保存了大量清末古建筑。

烟桥村

 

烟桥村

 

顺德区(逢简村、碧江村)

逢简村

 

        杏坛逢简村是典型的桑基鱼塘式岭南水乡,“井”字形的河涌把村庄分割成若干个沙岛,房屋临河而建,沿河修筑的石磡长达十余里,河上石桥座座,河中舟楫往来,被誉为顺德的“周庄”。

逢简村

 

       逢简人杰地灵,曾出过“一门三进士,一家八秀才”的佳话。村里祠堂、私塾、石桥甚多,原有祠堂70多座,保存下来的有17座,大都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以建于明代的刘氏大宗祠为代表。石桥有30多座,建于宋代的明远桥、巨济桥和建于清代的金鳌桥最为著名。

碧江村

 

       顺德碧江村大规模建村始于南宋初年,素有“文乡雅集“之称,共走出了26位进士和145位举人。明清时期,碧江村属顺德四大圩镇之一,现在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之一。

碧江村

 

       碧江村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万多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村心大街和泰兴大街,其中碧江金楼更是闻名。

碧江金楼

 

       碧江多商贾,金楼为至尊。金楼原名赋鹤楼,是碧江苏氏望族的藏书楼,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晚清重臣佛山戴鸿慈之女嫁入苏家,故有“金屋藏娇”之说。金楼为二层木质建筑,内部雕刻精美,施以泥金和贴金,经历了一百多年仍金碧辉煌,故称“金楼”。

 

碧江

 

 

高明区(阮埇村、深水村)

阮埇村

 

       荷城阮埇村位于高明荷富路向北约5公里处。村口,约有一二百年历史的古榕树郁郁葱葱,一排排青砖老屋错落有致的分布其中。阮埇村始建于元朝,分为阮南、阮北、阮东、阮西四坊,因环村多河涌,后又有阮姓迁入建村而得名。

阮埇村

 

       其建筑风格为:镬耳封火山墙,龙船脊,花岗岩石或红砂岩石板墙脚。阮埇村注重村场规划,建有护村河、石板路、石板桥、西山塔等阮埇八景。

阮埇村

 

       阮涌街上,四条石板道,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村口延伸进村2公里,中间三块石板,两边辅以青砖,道宽约3.5米。因为麻石磨鞋,远道而来的客人要穿着草鞋或布鞋走遍村里,没备几双是不够的,因此有“没有三箱鞋,冇(不要)进阮涌街”,是这一流传至今的老话,说的是阮埇古时铺就的石板道。

深水村

 

        还没走进明城深水村,站在远处眺望古民居群时,便可看到古民居上端两角边上凸出弯弯的两个角。在这一片古民居的前面,有一个不大的水塘,水质清澈透底,把古民居的形状一览无遗地投射在水面上。在古民居的后面,是一座座延绵起伏的山丘。

深水村

 

       古民居的整体规划排列整齐,全部座西北,向东南,每间民居统一长约有11米,宽约10米。整体房体皆用耐火青砖砌成,据说,这个青砖曾用手工磨过,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盖在屋顶的瓦,采用了南方传统的滴水壁檐疏导雨水的方法。

深水村

 

 

三水区(大旗头村、长岐村)

 三水大旗头村

 

      三水大旗头村位于三水乐平,村内独特的镬耳屋群,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古建筑群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

 三水大旗头村

 

       该村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晒坪、广场、池塘兼备,风格统一。建筑群均采用硬山顶锅耳式封火山墙,内部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布局

芦苞长岐村

 

       芦苞长岐村始建于明代,坐落于三水区中北部的芦苞镇境内。村口有两塘引自北江水的方塘,边上并排立着4株几人合抱不来的大榕树,而静水泛出的波纹则映衬在榕树上,恬然之感油然而生。长歧村有四大宗祠,此四宗祠都为三开间格局,座东向西,祠堂内石雕、木刻、壁画等都保存完好。

 

芦苞长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