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资讯

岭南出版
【岭美现场】岭南版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艺术》教科书研讨会隆重举行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帮助教师增强对艺术教材的理解,提高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实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由岭南美术出版社主办,广州市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基地(广州)、广东省美术学科教研基地(深圳)、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协办的“岭南版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艺术》教科书研讨会”,于2024年5月7日至9日,在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隆重举行。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岭南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子如,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所长吕成龙,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伟杰,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华年,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徐敏,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马饮川,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宏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尹也,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陈芳,以及来自广东、河南等地省、市、区级教研员、骨干教师等5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广州市番禺区美术教研员戴锦霞主持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专题讲座、现场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以及沙龙研讨会等。除活动现场外,研讨会还通过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的直播平台和微信小程序进行网络直播,线上观看人数已超60余万人次。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副局长曾伟杰致欢迎辞,表达了对岭南美术出版社工作的肯定和支持,阐明了教育和教材工作对全社会的重要性,祝愿岭美社为美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岭南美术出版社社长刘子如致大会开幕辞,热烈欢迎各位参与此次研讨盛会,向嘉宾们介绍了岭南美术出版社的历史与现状,并讲解了岭南版教材几个方面的亮点:一是编写水平高,立意高远。二是理念先进,实操性强。三是拓展延伸丰富,以教材为中心打造为教学服务的多层次配套资源。最后是服务增值赋能,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与学校、博物馆等社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优质服务。
 
专题讲座



  首先,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所长吕成龙先生为我们带来一场题为《明代青花瓷鉴赏》的精彩讲座。

  吕成龙先生是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文化、工艺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通过讲座,大家不仅深入了解了明代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还从中领略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

  讲座为随后进行的三场围绕瓷器花瓶开展的课例展示做了完美的铺垫。
 



  接着,由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年教授进行了题为《紧跟时代脉搏:岭南版〈艺术·美术〉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

  华年教授从教材编写的初衷谈起,详细解读教材的设计理念,深入探讨如何将时代元素和美术教育理念相融合,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心得,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教材。

  华年教授为大家带来全新的视角,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岭南版教材,深刻感受到教材的独特魅力。
 

 

  最后,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委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徐敏老师带来主题为《活用教材,关注经历,培育素养》的讲座。

  徐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经验,深入探讨如何结合课程灵活地使用教材,如何更加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经历,并以此为基础,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过徐老师分享的课程案例和教学策略,大家对如何用好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受,对实施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进行了深入思考。
 

课例展示

《艺术·影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书桌魔术师》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张男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引导学生发挥创意,通过拍摄定格动画的方式进行主题创作,表达对创作主题的思考与探索。整个课例深入浅出,把创作定格动画的方法和要领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开展艺术课程教学做出了优秀的示范。
 

《艺术·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百样花瓶凝匠心》

 


 

  广州大学附属小学吴晓丽老师从欣赏瓷器花瓶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花瓶的色彩、质感与结构,了解瓷器的烧制工艺,帮助学生学习了瓷器的艺术知识,锻炼了审美感知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瓷器花瓶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围绕花瓶展开学习打下基础。
 

《艺术·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

《青花瓷语有深情》


 

  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范素薇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小游戏,观察青花瓷器色彩、纹样和造型的特点,了解青花瓷纹样的寓意,最后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青花瓷器,一步一步引领学生深入探索青花瓷的艺术世界。
 

《艺术·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

《平安喜乐呈祥瑞》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荟贤小学的林欣欣老师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将视野从花瓶的艺术特点延伸至装饰功能,指引学生欣赏经典艺术作品中花瓶的塑造,思考如何用花瓶装饰生活、表达美好寓意。同学们在林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创作了许多漂亮的花瓶作品。

 

《艺术·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丰收的果实》
 


  深圳市观澜二中张蒙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观察水果的色彩,帮助学生认识固有色、光源色及环境色等色彩观念。指导学生围绕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绘画创作,最后进行作品展示与点评,加深了色彩知识的学习效果。
 

《艺术·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光阴的色调》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吴燕妮老师,以“家中的老物件”为情感切入点,请学生讲述自己带来的“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观察老物件的色彩特点,学习不同的构图方法,最后指导学生以拍照片制作学习单的方式,创作出饱含记忆的作品。

 

 

  课例展示中,第二、三、四节课选用的是《艺术·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笔墨丹青寄我心》;课例课例展示第五、六节课选用的是《艺术·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寻觅家乡美》。

  教材采用主题单元构课,通过大观念引导下系列化的主题单元设置,强调围绕学生的成长过程,以跨学科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创新了教材呈现。教材在单元主题框架内,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每课均设置多个活动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学校的课堂艺术教学。通过多维度的、不同的主题单元教育价值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专家点评
 

  课例展示结束后,徐敏、华年、黄宏武、陈芳四位艺术教育领域专家分别对课例进行了点评,他们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了专业的分析和建议。
 



沙龙研讨会


 

  研讨会最后一项活动,钟国荣、华年、徐敏、黄宏武、陈芳、尹也、黄志明七位美育专家围绕“活用教材,创新教学”进行了主题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和经验。沙龙主持人陈幼勤对各位专家的观点进行了精辟的总结,使参会人员对如何用好教材进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最后总结道:教学不能单纯依靠教材,需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从被动式教学向主动式教学演变。只有活用教材,才能达成有效教学,从而实现“教与学”效益的最大化,这需要广大教师不仅要“读厚”教材,更要“读透”教材。
 


 

  本次为期两天的研讨活动,以高水平的专家讲座、精彩的课例展示,以及成效卓著的研讨沙龙,带领大家沉浸式地感受了一次精彩的岭南版艺术教材学习体验之旅。我们相信,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艺术实践活动为载体,深研课标、深挖教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一定能够更好地推动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建设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