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区

艺术专题
 


回答
作者: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的《回答》赏析
  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
  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由于心里感受的真实的外象化,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北岛诗歌阴悒的冷峻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术的本质。
  

 
  
  毫无疑问,《回答》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表现时,没有像传统的政治抒情诗那样去直抒胸臆,也没有肤浅地演绎心中的主题概念。在概括现实表现怀疑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时候,诗人借助的是几组新异奇特的意象:如诗的第一段用通行证展现卑鄙者的畅通无阻;墓志铭表明高尚者被摧残被葬送;镀金暗示粉饰的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无数死者的冤屈。这些经过变形处理的意象,充分表现了诗人奇异的联想。意象化的表现手法把直说明言变为象征暗示,赋予这首主旨相当明确的政治抒情诗几分朦胧色彩,从而加大了诗句的张力,扩展了作品的艺术容量。无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这首沉雄冷峻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作品,成为现今流行的几个朦胧诗本压卷第一篇,是当之无愧非其莫属的。
  -------杨景龙《朦胧诗的压卷之作:北岛回答评析》,《文学知识》1991年5月

  
北岛
          潘维
      第一次认识北岛,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萌芽》杂志上。当时我在浙北太湖边的一个小县城长兴,单枪匹马狂热着诗歌。可以想见,长期被封闭和寂静保护得极其娇嫩的敏感,当读到“水洼里破碎的夜晚”时,触须会如何颤抖。之前,我几乎都在普希金和拜伦的泥泞里翻滚,浪漫主义那套常规用词已形成压抑,文字器官正陷入深度饥渴,恰好这时刻,翻译文学和北岛他们出现了。自此,我成了北岛的粉丝,开始从各种书刊收集他的作品,而经过九曲十八弯到达我耳边的传闻,同样有着药效,比如他和芒克发生了争吵,或者他拒绝了某个奖项,真真假假的消息做了一个工作,让纸面上的诗歌联通了人的体温。那时,北岛传播最广的诗歌《回答》早已发表,他的名声、地位似乎注定就是“地下”诗人之首。小地方的公子哥无论对世界文学抱有怎样的梦想,距离那星光,不知要翻多少土墙,爬多少天梯。


 
 
 
      转瞬揭开了新纪元。北岛已自我放逐欧洲多年,他在国内的影响力从鼎盛归复于平静,我也来到了省城生活。2004年春,我和杭州印象画廊共同策划了“不完整世界之纪念诗歌”活动,邀请了食指、芒克、多多、林莽等朦胧派主将参加,欧阳江河到美国将此事告知了北岛。同年7月底的最后几天,北岛到了浙江。他首先联系的是画廊的女主人歆菊,自然,当天我们就见面了。由于某种原因,北岛回国签证长久是个难题,这趟理由是他父亲病危。在浙江的几天里,他去了一趟绍兴,他母亲的老家。我陪他去了一趟湖州,我们一起探望了他的亲叔叔——著名版画家赵延年一家,我仍记得在太湖宴船上他美丽堂妹的笑声,另外,还游玩了南浔古镇,诗人默默、小说家黄石也专程赶来陪同。他的自我简历基本保持了一项内容:祖籍湖州。他出生北京大院,但他明确地称浙江为他的“第二家乡”。我隐秘地猜测,他想暗示与新文化运动最核心地区的血缘关系。多年来,我的书架上一直放着一张照片,北岛、沈泽宜和我的三人合影。他戴着眼镜,清瘦的脸儒雅地微笑着,他是修长的智者,身体里含有某种让人敬畏的亲和力。然而,令我难忘的是他要离开的最后一晚,31日。晚餐后,我带他去了“纯真年代”酒吧,大约有20多位诗人,主要是年轻一代的诗人来拜见他,谈话的内容围绕着诗歌代沟进行。我现场背诵了他的《彗星》。虽然兴致浓烈,考虑到北岛行程,过了子夜12点,大家一一作别。在酒吧门口,北岛突然拉住我说,“潘维,你再陪我找个地方坐坐,就我们俩。”他入住湖滨华侨饭店,我们打车到一墙之隔的龙翔桥海鲜大排档,我们尽情喝到早晨的曙光降临。可以说,我醉了,他也醉了。
      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几个月?我模糊了。在某个酒席上,我电话响了,是欧阳江河的声音。他说,我和北岛在一起,他叫你明天来北京。手机转移到北岛那儿,他说,杭州回美国他感觉身体不适,一检查,医生说他把心脏喝坏了。我回答,你再来杭州,我们把它喝回去。

作者简介:
潘维,浙江湖州人,现居杭州。诗人,国家一级作家。著有《不设防的孤寂》、《潘维诗选》等,获数十奖项。